堰河村俯瞰。(谷城县委组织部供图)
“非常感谢余村汪书记邀请我们堰河村加入共富联盟。”前不久,在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的邀约下,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来到堰河村做客,还带来一个好消息:堰河好物已在余村“共富超市”顺利上架。“余村农特产品是短板,堰河村刚好可以弥补。”汪玉成说。
堰河村和余村,跨越千余公里的“牵手”,缘于两个村极为相似的转型历程。20世纪90年代,余村炸山开矿,山是秃头光、水是酱油汤;堰河村砍山伐木,见山山秃头、见水水断流。当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看不到出路时,“两山”理念为两个村子送来了希望的曙光。
展开剩余50%2005年余村率先开始修复生态,探索生态农旅产业的转型。闵洪艳先后三次前往余村取经,寻找绿色发展之路。在闵洪艳带领下,堰河村因地制宜在荒山荒坡栽种茶叶、杜仲、板栗等经济作物。闵洪艳说:“我们学习了余村经验,也结合了我们山水资源特色,开起农家乐,把老百姓的房子做成特色民宿,发展乡村旅游。”
为了把蛋糕做大做好,堰河村成立了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,全体村民入股,实行“统分结合”经营机制。闵洪艳介绍,统就是在村党委领导下,依托合作社,对所有从事旅游经营的村民实行统一领导、统一标准、统一培训、统一品牌;分是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,尊重村民自主经营权。
一个“八山半水分半田”的偏僻山村,走出了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。2024年,堰河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.2亿元,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万元。堰河村还联合下七坪村、田家河村等周边7个村,成立“1+7大堰河共富圈”,共同打造“茶旅小镇”,助力共同富裕。
同为全国人大代表,汪玉成和闵洪艳两位村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有了合作的初步构想。此次“奔现”,汪玉成和闵洪艳再一次“确认眼神”:他们要干的,就是让中国和美乡村共同富起来这件大事。眼下,堰河的灰鸡蛋、有机茶摆上余村货架。今后,两村将整合资源,搭建更大的农产品销售平台、乡村旅游推广平台、人才交流平台。
发布于:江苏省